一切廣告文案,都是為了引導用戶做出改變。
改變他們的想法和態(tài)度,讓他們往我們想要的方向,達到我們的預設目標。但結果往往是:
文案寫好沒人點擊!
不知道如何激發(fā)用戶興趣!
用戶看完沒有轉化!
不知道如何通過文案影響用戶!
......
這是很多人心底難言的傷,每天在寫,每天隱隱作痛!
文案不像機械生產加工,也不像計算機編程,它沒有固定的標準,沒有什么放之天下皆準的通用模板。
不過,每個領域總會有一些實用的技巧,文案也不例外。好的技巧能夠讓文案事半功倍,產生不錯的效果。
創(chuàng)意廣告片文案寫作技巧指南
1、通知用戶
通知類的文案從來都是一類殺手級文案。比如“最新通知:”、”注意了!“、”剛剛!“、”賬單提醒“等等。
每次看到這種通知文案的時候,總是忍不住多看幾眼,生怕錯過什么。
有時候,通知文案的內容本身很無聊,但是當它披上“通知”的外衣后,你總會告訴自己這個內容是我有必要知道的,而且認真看完。
所以,我們可以做的是讓用戶看到你的標題,看到你的廣告,就好像收到了”通知“一樣,不看不行。
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加一些標題前綴,比如“最新消息、友情提示、緊急提醒、剛剛、今天、據說、號外號外”等等。
2、用好你的“第一句話”
文案界傳奇人物約瑟夫·休格曼著作的《文案訓練手冊》中有一點,是我一直印象最深刻的,他強調:
一則廣告里的所有元素首先都是為了一個目的,就是讓讀者開始閱讀文案的第一句話,僅此而已。那么第一句話的目的是什么?就是讓你去閱讀第二句話。那第二句話的目的又是什么?對,讓讀者閱讀第三句話......第八句話的目的是什么呢?答案已經很明顯。
這句話看起來非常神經,但是細細品味起來卻很有意思,能做好更是了不得,每一句話都是“第一句話”,不是嗎?
3、制造懸念
懸疑電影一直是全世界都非常熱衷的一種電影類型,雖然質量參差不齊,但不得不說總是最容易吸引觀眾眼球,并且絲毫不敢放松。
30歲的人看起《名偵探柯南》,都是目不轉睛,時刻保持注意力。這就是懸念的力量。
寫文案,同樣可以一開始制造懸念、塑造反差、形成沖突等等,激發(fā)讀者好奇心。這應該是我見過最多的開頭形式了。
4、描述痛點
有人說想要馬上吸引一個人的注意,那就上去用力打他一巴掌。
當然,這只是個段子。但是在寫文案的時候,可以拋出廣大用戶扎心的痛點,讓他產生強烈缺失感,抓住注意力。然后一步步通過故事、案例強化這種痛點,給出建議或者解決方法。這樣的文章結構基本符合《金字塔原理》中提出的SCQA結構。
5、與“我”相關
想象一下,你走在一條嘈雜的街道上,巨石怎樣才能迅速獲得你的注意力?
我想,大喊一聲你的名字,這應該是一個不錯的辦法。即使是在嘈雜的街道上,一旦叫出你的名字,你的注意力就會被迅速吸引。
每個人都更關心與他相關的信息,你也不例外。
所以,要想你的文字馬上吸引到用戶,“與我相關”肯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,人們永遠都會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情,但是你講的其他內容可就未必了。
不管是視頻、聲音,還是文字、畫面,你可以首先突出與“他”相關,多使用你的用戶關注圈內的信息或熟知的場景。
比如很多文案會刻意地刻畫一個人物形象,或者講一個與目標人群類似的主角的故事,讓讀者看著看著就覺得“這說的不就是說的我嗎?”結果就是高度卷入。
還有人會在文案中明確描述對應人群所在的地域、年齡、性別、職業(yè)、社會階層等等,讓用戶一眼就知道這條信息于“我”有用。
如 “還在職場打拼的年輕人注意了,這篇文章你不能錯過!”
6、逆向思維
熟知的事、你天天都看到的事、你總是在聽說的事......總是沒多少吸引力,反常才是吸引點。
而所謂逆向思維,就是要打破常態(tài),打破用戶熟悉的聲音,提出反向的觀點。
比如,“年薪30萬,我是如何從員工做到被開除的?”,“天天喝水也可能中毒”,“好身材大多都是吃出來的”。
7、親身體驗
還有一種快速吸引注意的方法,就是描述親身體驗,寫主人翁自己體驗很容易就能吸引第三視角讀者的注意。 比如用講自己親身故事、現(xiàn)身說法的方式來寫,不僅自帶吸引力,而且具備高互動性。